編者按:2022年,我們將迎來黨的二十大,鄭州大學順利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學?!笆奈濉卑l展規劃發布實施,進入全面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新階段。學校前瞻30年、拉高標桿、目標一流,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高地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深入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向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和區域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目標邁進,努力在中原大地起高峰。為營造氛圍、統一思想,集聚智慧、交流互鑒,現推出《鄭州大學一流大學建設發展論壇之“錨定‘十四五’ 奮進‘雙一流’”》專欄,邀請有關單位負責人,圍繞主管領域或本單位事業發展談認識、話體會、講舉措,助推學?!半p一流”建設實現新提升、開創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揚帆起航正當時 特色發展強學科
地下工程研究院執行院長、黃河實驗室(鄭州大學)執行主任 郭進軍
在國家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起步之際,鄭州大學發展定位進一步確定為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學,努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2022年1月,黃河實驗室(鄭州大學)應運而生,這是鄭州大學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先遣之舉,是推動河南科技創新的重大舉措,是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的必然選擇,更是我校工程學科重塑學科體系、提升學科水平、打造學科高峰的重大歷史機遇!
一、響應國家戰略,搶抓發展機遇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均為重大國家戰略。鄭州大學積極響應國家戰略,第一時間組織水利、環境、土木、歷史等相關學科圍繞黃河戰略開展廣泛深入研討,劉炯天、王復明、王光謙等院士站位高遠,倡議并提出建設黃河實驗室。為響應院士呼吁,在科技廳的領導下,黃河水利委員會、鄭州大學等單位成立工作專班,研討編寫河南省黃河實驗室建設方案。同時,鄭州大學加快了黃河實驗室(鄭州大學)的建設工作進度,依托學校的學科與人才優勢,深度融合黃河科研力量和資源,提出以黃河流域水災變防控為主線和特色的建設方案。2020年8月31日,由河南省科技廳主辦的黃河實驗室籌建方案專家論證會在鄭州舉行,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19位院士在內的26位專家、學者組成專家組,就黃河實驗室籌建方案展開論證。2021年10月20日,作為河南省首批省實驗室之一,黃河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鄭州舉行,省委書記樓陽生出席并講話,省長王凱出席。黃河實驗室由河南省、水利部共建共管,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組建開放協同的新型科研機構,由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鄭州大學牽頭組建。
黃河實驗室(鄭州大學)肩負著引聚外部資源,承接重大項目、推動科技創新,彰顯鄭大品牌的重要任務。同時,打破學院界限,主導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及學位點建設,建設高層次學科-科研-研究生一體化培養平臺,承載著一流學科建設職責和探索學院-學科研究院-實驗室學術組織體系建設及其機制體制創新改革的任務。
二、立足黃河安瀾,確立定位目標
黃河實驗室(鄭州大學)積極響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以黃河安瀾為主題,強化基礎研究和戰略研究,實現關鍵技術突破、推進成果轉化,重塑學科體系,探索新時代科技研發機構的體制機制改革,構建流域水科學研究與區域經濟社會融通發展的高水平、開放性的創新研發平臺,從而實現“國際一流、國內領先、黃河特色、鄭大優勢”。
實驗室打破學院體系,以水利土木交通為基礎,重塑學科體系,組建研究方向團隊,突出學科特色;強化與測繪、計算機、環境、能源、農業、歷史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匯集黃河水利委員會、中國水利科學院、清華大學、壩道工程醫院等優勢力量,創新機制體制,構建一流學科建設學術架構,匯集一批全球頂尖研發團隊,取得一批原創重大科研成果,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聚焦體制機制創新和學科建設,促進“水土交”多學科融合發展,打造工程水災變防控學科高峰,支撐一流學科建設。引進培育杰青等2-3人,國家四青人才4-6人;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2項;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水利工程力爭進入A類學科。
三、堅持特色一流,強化建設舉措
凝練特色研究方向。黃河實驗室(鄭州大學)由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優勢研究團隊組建而成。面向國家水安全保障發展戰略科技需求,以黃河為主線,統籌淮河、海河及南水北調工程等水系重大科技需求,立足流域工程水災變防控學科特色,發展初期將圍繞水工程安全防控、流域水資源調控與水災害防治、沿黃基礎設施低碳建造與減災、黃河數字孿生災害風險管控等方向開展基礎性、戰略性研究,實現關鍵技術突破,推動產學研融合與成果轉化應用,致力于破解困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難題。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堅持人才隊伍建設是核心,頂層設計是關鍵的發展思路,落實“引育并舉、以育為主,重點培養一批、計劃性儲備一批”的建設舉措,特別是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學科需求、精準引才,面向海內外重點引進享有學術盛譽的戰略科學家和極具潛力的青年才俊,讓高端更尖端,讓青年更拔尖;堅持精心育才,從政策、資金、平臺等方面給予關心培養和特殊支持,使他們能夠安心、熱心、舒心地在實驗室工作;注重精細用才,按需設崗,以崗聘人,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快速歷練成長。此外,充分利用省實驗室平臺,以研究生培養為橋梁,柔性引入國內外高水平科研力量。
堅持特色做強學科。重塑學科體系體現在學科交叉融合及學科選擇性發展,有所為有所不為。學科方向不在全,而在特色,要堅持一群人干一件事的建設思路。結合實驗室研究基礎和學科特色,努力帶動、輻射和影響其他學科方向相互支撐、交叉融合、協同發展。要匯聚校內校外力量,進一步把傳統的學科特色做強,把國家戰略急需的方向做精,把新興交叉融合的方向做實,不斷強化學科高點,培育學科重點,扶持學科增長點。學科建設需要特色牽引、優化調整、穩中求進。
探索機制體制創新。黃河實驗室(鄭州大學)不是存粹的科研機構,而是具有實驗室學術架構的研究型學院,沒有固化的運行機制體制,更提供了一個機制體制創新的平臺。機制體制創新是實驗室成功運行的關鍵和內源動力。圍繞人才和薪酬兩個中心,探索靈活實效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育機制;建立一流課題導向的團隊管理和激勵機制;探索基于實驗室架構靈活自主的經費使用權;建立創新鏈和價值鏈對接機制,打造一流創新生態。
加快一流平臺建設。黃河實驗室(鄭州大學)依據研究方向,設置主校區和北校區兩個研究平臺。一是位于北校區的工程基礎實驗中心,在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和土木工程學院原試驗平臺的基礎上,改造升級,打造水力模型試驗平臺、高性能材料試驗平臺和韌性結構綜合性能試驗平臺,形成完善的科研共享基礎設施平臺,作為初期黃河實驗室(鄭州大學)的辦公場地。二是位于主校區的工程水災變防控平臺,主要包括綜合實驗中心大樓、土工離心機試驗系統、引黃輸水管道與排水管網災變防控試驗平臺、基礎設施抗震防災綜合試驗平臺等,以及水利樓、土木樓等部分研究空間,后期作為面向社會的黃河實驗室(鄭州大學)研發中心。
站在學校十四五建設發展關鍵階段,黃河實驗室(鄭州大學)肩負工程學科振興新使命,堅決貫徹一流目標導向,充分發揮黃河實驗室牽頭單位作用,依托“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圍繞黃河安瀾,進一步凝練方向,匯聚領軍人才,產出標志性創新成果,支撐鄭州大學一流大學建設。
獲取鄭州大學考研相關院校資訊、院校報考、備考資料、考研課程等內容